再次與大家分享同學的高分喜悅喔!
我是台大電機系 四年級 楊程皓, 2017, 11, 25 考托福 RLSW 29 25 22 27 = 103。大三的時候我開始想要出國唸 Computer Science,但當時覺得英文檢定的兩大門檻: TOEFL & GRE 對我來講都很困難,就我所知 GRE 需要大量記單字,TOEFL 則需要有一定的英文底子 (尤其是聽力) 才容易考得高分。對我而言申請美國研究所的最低分數是 TOEFL 100 分,我在大三下學期買了一本 iBT 托福分類字彙,並在一學期的時間裡反反覆覆將 6500 個單字背過了幾遍,並準備在升大四的暑假找家補習班多打一點英文底子。
然而在暑假時間我有一個 full time 的實習要進行,可分配時間一下就消失了一大半,在看過兩三家補習班後,我在哈佛參加了兩次的試聽課程,並在課後請教 Cathy 的建議後,決定報名八月的精緻小班,原因為我沒有太多時間上課,一班課程對我而言進度也太慢,而老師的精緻小班能讓我對托福這個考試有更深入的了解,有一些考試技巧,也稍微將我的口說跟寫作水準拉上來。升學一路上我自認考試技巧還算不錯,英文底子雖然不算好,但還不至於到無可救藥,想嘗試一下是否投入一段時間的努力後讓自己跨過托福這道坎。
不得不說,老師短短十堂課涵蓋了聽說讀寫許多需要注意的練習努力方向與考試時發揮實力的技巧,使我能在準備時期和考試的短短時限內不緊張且有條理地分配資源 (時間與心力) 在刀口上,並讓我對自己的聽說讀寫各科有更清楚的自我認識:我的聽跟讀都需要花大量時間加強,也是我衝分的關鍵科目,口說則是需要定期花時間在一定水準之上 最好能拿到 24 分,寫作則因為我打字還算快,可以寫得非常從容,也有可能拿高分一些。基本上只要我的聽讀有保持程度,口說不要太糟糕,寫作努力一把,破百其實完全有可能實現,但考前還是對自己的實力非常存疑,現在想想那時應該找個時間回哈佛考個模考試試程度會比較有底。
之所以把考試時間訂在這麼晚,一來是在快上完精緻小班時才決定不上其他補充實力的課了,直接試考托福,二來是想在學期中抽出點時間再準備一下,畢竟覺得自己還沒完全 ready。然而雖然我已經盡量修很少的課了,剛好選到的重課與專題與學期中實習仍然把我壓得喘不過氣來,可能每兩天才能抽空寫 TPO 聽力 or 閱讀,口說則每個禮拜隨機選一兩題維持英文口條,寫作則是完全放棄,沒有時間做準備...直到考托福前一個禮拜才不得不把這件事放在第一順位,犧牲一點成績來準備這個考試。這個禮拜基本上把所有精緻小班我認為我有心力用的上的考試技巧都整理出來,也把少少的模板重新打一遍精簡版,在練習口說的時候穿插照著模板唸或蓋起來唸,寫作則是整合與獨立各練了一篇,確定我完全不需要擔心時間問題,只要專心聽文章與保證我寫的方向不出差錯應該就沒問題了,閱讀與聽力則是按照之前的方案密集了些練習 TPO 上的題目。
考試當天我是以認真但不緊張的態度面對這長達四個小時的考試,雖然說到累不累其實也還好,心情放輕鬆就可以順利撐過去,有點疲倦的時候告訴自己才短短幾小時而已,深呼吸幾口應該就夠提振精神了。考試技巧不多贅述,我的態度是按照直覺來,不要太追求背過的模板,重點是解題目的效率 & 口說的流暢。考試技巧由於很難因材施教,在以班級為單位的課堂沒有時間請老師為每個人單獨設計準備與考試技巧,故自己發掘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老師有空的話也最好跟老師討論看看)。
其實我覺得我能保持輕鬆的心情有一部份原因是我做好了重考的心理準備,第一次考我是告訴自己這是試水溫,考出來什麼樣的成績我其實都能接受,這歸功於以前面對更重要的升學考試與 Cathy 在精緻小班說過的一句話: 你過得了自己那關就可以了。這也是我在面對學測前的態度:何必在意別人看待自己的眼光,最在意我的未來的人永遠是我自己,不該是我的朋友,甚至不該是我的家人。當我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陷與可能遭遇的挫折,我又有什麼需要去害怕的呢。出國唸研究所是一條不好走的路,考 TOEFL & GRE 不過是最輕鬆的英文檢定,眼前的這兩道小山丘並不會如何難以跨越,對我而言都是如此,相信對許多英文底子自認並不夠好的人而言裡當如是。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做準備,還有許多心態需要做調整,與其在考前擔心這次考好如何,考不好又如何,不如將時間放在充實自己的能力,不管是英文能力或是其他專業科目或是讓自己更加成熟,我相信會讓自己將來要走的路更加清晰。
這次考托福還算順利對我而言是意外之喜,讓我的未來規劃更加順利,也讓我更有信心面對接下來各個階段可能的壓力與困難。謝謝哈佛與 Cathy 給我提供的各種幫助,也祝每位剛走上出國求學之路的同學都能順利地面對托福這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