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有點聳動的標題,但這可是開喜最近在TED Talk上看到的一個很有趣的演講的延伸和發想喔!經過開喜的思索和設計,覺得可能可以給很多正在學習英文(尤其是考試科目)卡關的同學一些啟發!
美國學者曾經指出,一個領域的專家中的專家,需要花一萬個小時來精進他的專業知能。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成為最頂尖,尤其在英文考試上,開喜總是鼓勵同學:分數夠用就好!因為英文根本上就是工具,能夠累積,然後在不同場合適度發揮就好。
所以,不當專家的話,我們要至少有「應付需求能力」的英文該怎麼做呢?
1. 分析出習得此技能的「元素」
不管是托福、雅思、GRE或任合檢定考試,都會有這個考試的科目和考題考法。以托福說當然就是閱讀、聽力、口說、寫作四科,然後閱讀聽力選擇題,口說四種題型,寫作兩種題型。首先針對四科共同需求:「單字」!就是要學科+非學科一網打盡!再來則是貫穿三個科目的「聽力」,Cathy上課時候會針對不同部分的聽力有不同教法!因為每個部分的需求不同喔!但是聽力整體能力是一定需要提升的。(關於聽力練習可參考這支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KbKsI0cM)再來則是針對閱讀每種題型需要的技能(讀懂、前後文、推論、文法修辭)等技能逐一提升。還有就是聽力各種必備能力(聽懂、能記一點基本筆記、解題技巧)、口說各種能力(說話速度、文法、內容等)、寫作各種能力(打字、造句、結構、邏輯、內容等),再慢慢提升囉。
2. 能夠練到「有自我糾正的能力」
3. 移除練習時會碰到的各種障礙
4. 專注練習20小時